欢迎访问河南护航教育研究院

24小时咨询电话

1783693719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真实案例 > 学员蜕变

四川17岁男生——叛逆、不懂感恩、自卑 、网瘾

时间:2022-05-17 09:15:44 来源:办公室
       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河南护航教育研究院十几年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

       小周,男,四川人,17岁。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河南护航教育研究院就小周的案例分析
      “爷爷管教比较严厉,有时斥责和打骂,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是造成周涛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改变不恰当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共同协作, 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教育效果会大为改观。

成因归纳
      从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主观因素可以归纳为:
(一)   自己的心理水平不高,自我要求不严
      中小学生时期由于生理的发育较快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同时心理上又产生断乳,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但是自己又不能很好的驾驭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和困难又不认真的分析,因此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   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
      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认知的事物和现 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客观因素可以归纳为:
    1、错误的舆论氛围;
    2、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
    3、施教者工作中的方法不当,主要有:教师不顾学生感受,伤害了学生的尊严;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不公正,引起学生反感;教师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愿望。
    4、家庭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影响。

建议或策略
    (一)积极预防和干预的效果分析
    根据对案例逆反心理成因的分析,针对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对已经产生逆反心理的个别学生进行重点疏导,同时作好疏导观察记录。结果显示:积极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具有一定的效果。针对小周同学的情况,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改变不恰当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共同协作, 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教育效果会大为改观。
    
    (二)建议
    因此,本研究认为预防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主观上的努力
    (1)要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2)帮助学生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家长、教师的帮助。教育学生明白,家长、教师的有些做法可能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
    2.客观保障
   (1)强化素质教育, 逐步形成良好而宽松的教书育人环境;
   (2)学校、老师、家长三位一体, 共同协作, 互相配合,齐抓共管;
   (3)老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摈弃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弊端,创造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符合要求的新方法。


 

编辑:办公室

上一篇:山东12岁男生——自卑、抑郁、网瘾、攻击性

下一篇:山东13岁女生——胆小、自卑、抑郁、不与人沟通

Copyright©2021河南护航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31887号-1

联系电话:17836937193 18530901875

邮箱:1339234660@qq.com营业执照